小波特最近遇到了一件让他头疼的事。他和前女友已经分手一段时间了,但之前签的租房合同还没到期。如果直接让她搬走,她可能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住处;可如果继续让她住着,自己白白承担这笔房租,心里又觉得不是滋味。
思前想后,小波特想出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。他找到前女友,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。他提出,在租约到期之前,他可以继续支付房租,但有一个条件:她需要每个月用等额的劳动来偿还。
这个“劳动”并非指家务或体力活,而是基于他前女友的专业技能。她是一名平面设计师,而小波特自己正在创业,公司的宣传材料、社交媒体图片等正好需要专业的设计。他提出,她可以每个月为他公司完成一定量的设计工作,以此来抵扣房租。
这个提议让他的前女友也陷入了思考。一方面,这确实解决了她眼前的居住难题,让她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寻找下一个住处,同时也能通过自己擅长的工作来支付开销,保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和尊严。但另一方面,和前任保持这种“甲乙方”的工作关系,难免会有些尴尬,需要双方都有极强的专业精神和边界感。
小波特把这件事分享出来,也引发了身边朋友的讨论。有人觉得他做得挺有人情味,既帮人解决了实际困难,又避免了单纯“施舍”带来的心理负担,是一种务实的善良。也有人认为这太复杂,情感和利益纠缠在一起,容易产生新的矛盾,不如“一刀两断”来得清爽。
对于这些议论,小波特自己看得很开。他说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非黑即白的选项。在情分之外,建立清晰、公平的规则,反而是对彼此的尊重。他帮助了曾经重要的人,同时也获得了等值的专业服务,这是一个基于现实情况的理性选择。
这件事最终会如何发展,取决于两位当事人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。但小波特的做法,至少提供了一种处理类似情况的思路:在帮助与界限之间,或许可以找到一种充满智慧,甚至有点特别的平衡。